项目原为北京密云山村中一个废弃多年的小学,是在高墙包围中规则排列的四排砖木平房,业主租下物业后希望改造为高端民宿。由于租约和规范限制,项目不能对原有结构进行任何增减或变更。为了加强与当地村民的联系,施工人员也以当地村民为主。受疫情、交通和季节影响,项目须尽可能使用本地建材,施工时间也只有三个多月,因此必须采用低技、快捷的轻介入策略,重塑场地体验。
麻绳是一种自远古以来就一直在被使用的材料,虽然极为平凡,却鲜有人将其大规模应用在建筑上。在这个项目中,我们用6万米麻绳,在不触碰原有建筑的情况下,改变了所有建筑的面貌。原有老建筑及其红色的瓦屋面,在麻绳的间隙中随着客人距离和视角的变换若隐若现,呈现出不同的可辨识度。
场地临近密云水库,但水面很难在场地中被感知到。我们用悬浮在浅水池上起伏的栈桥形成公共流线,再现水岸聚落的气息,同时化解原有规律房屋的“兵营”感。
场地临路的最南侧房屋被用作主入口及公共空间和服务空间,北侧三排房屋为客房。绝大多数客房都有一个探入院落的玻璃空间,承载一个诸如茶座或泡澡等独立的小功能,让客人能够以更加沉浸式的方式“深入”到院落中。
除了将屋面稻草垫层更换为木板以及少量隔断和开窗调整外,原始房屋几乎保留了原状。由于大量使用木材、麻绳等天然有机材质和近距离供应商,整个改造项目的碳足迹经估算接近于零。
存量建筑改造是当今商业运营极为常见的情况,租赁商户的更迭往往造成大量的建设浪费。在未来租期结束后,这个项目将会产生一个更加环保的结局:所有钢材将会回收,而麻绳都将在后山回归尘土。我们用天然材质帮助这个项目完成一段注定有限的生命之后,它们也将回归自然的循环。